从胃炎到胃癌仅有四步!快看看预防方法吧!


所谓“十胃九病”,说的是10个人里面9个都有胃病!同时,中国也是胃癌的发病大国,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统计报告称:全球42%的胃癌发生在中国。
不过,胃癌不是由正常细胞“一跃”变成癌细胞,从最开始为胃炎到最后发展成为胃癌,是一步一步的过程。

得胃癌就像出车祸,虽然几率不高,但人走在街上都有被车撞的可能,而开车在高速发生车祸的风险要更高。
↓
↓
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
↓
胃癌
步步都有风险,就看你如何应对。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每一步是什么意思,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
慢性浅表性胃炎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胃病”!只要你接受胃镜检查,几乎无一例外会得到这么一个最轻级别的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医师很难见到“胃、十二指肠未见异常”的正常胃镜报告。
事实上,胃镜报告中的很多慢性浅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并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也就是说慢性浅表性胃炎距离胃癌还很远。
萎缩性胃炎
胃黏膜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老,慢性胃病中有20%是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变成胃癌几率,比一般人正常人高一点。如果治疗得当,采取的保护措施好,大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是不会癌变的。
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
胃炎反复,胃粘膜修复再修复,结果胃里长出了本该在肠道才有的细胞,出现了“肠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往往被认为是癌前病变,也就是说还没到癌的那一步,但如果再发展下去,就是胃癌早期。
当然,不是所有肠上皮化生都会走到胃癌那一步,只是胃病到这一步,要更加小心呵护了,积极治疗,不再折腾自己的胃,是完全可以避免发展成胃癌的。同时,定期复查胃镜很重要。
快 吃饭快,狼吞虎咽,食物咀嚼不细,会对消化道产生较强的机械刺激,很容易损伤消化道黏膜,产生慢性炎症,还会造成胃动力下降。久之会引起消化道损伤甚至癌变的可能。
饱 长期饱食有使人体的免疫功能过早地衰弱或减退的可能性。长期饮食过量会使肠、胃等消化系统时时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造成其功能失调,可能生病得癌。
烫 很多食管癌、胃癌患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吃非常热的食物,每顿饭都恨不得吃那些刚出锅的食物。当黏膜细胞出现病变后,有可能引起癌变。

郁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觉得委屈的时候,心里就“堵得慌”,不想吃饭。人在心情委屈时,不良情绪会影响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直接导致胃肠分泌过多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使胃黏膜保护层受损。
不管您是身体健康还是已经有胃部不适,胃镜检查应年年做。
近半数早期胃癌患者没有任何症状,等到出现胃疼、腹胀、不想吃东西等症状时,胃已经被癌细胞侵袭到中晚期了!
越是觉得自己身体好或是年轻的人,一旦发现患有胃癌,进展为中晚期的可能性非常大。
原因一个是觉得自己身体好,偶然出现胃部不适也不重视,扛着扛着就把一个早期能解决的病拖到晚期。
另一个是年轻人虽然体力好、代谢快、免疫力高,但能突破防线的肿瘤恶性程度也会更高、更为凶险。
国际卫生组织认为幽门螺杆菌是Ⅰ类致癌原,幽门螺杆菌会让胃病久治不愈,胃炎反反复复,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降低39%的胃癌风险,可谓早癌的一级预防策略。有数据显示,中国人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约为60%。所以胃病总不好的人,一定要查查幽门螺杆菌,看看是否需要杀菌!
检查体内是否有幽门螺杆菌,可以使用碳十三呼气试验的方法检查,消化内科即可完成。
对胃不好的人而言,生活有规律尤为重要,医生们总结了一个“养胃时刻表”:

通过摄食大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补充维生素C,已被多个国家写入癌症预防的膳食指南中。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胃,癌高发区的居民膳食中普遍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C能够阻断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亚硝基化合物合成,从而起到防癌作用。
维生素C含量比较高的食物主要有猕猴桃、橘子、西红柿、辣椒、青菜、苦瓜等。
1、腌制食品,包括盐渍的萝卜、肉类腌制品等。
2、烟熏和油煎食物,特别是肉类煎炸、熏烤的食物。
3、霉变食物。
4、高盐食物。食盐会损伤胃黏膜。
5、酒。
控制体重,不仅对预防心脑血管病上有益,还对预防癌症,特别是胃癌有益。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患上胃食管反流的人越来越多,胃的近端反反复复被反流上来的胃酸刺激,患癌的几率明显增加。
温馨提醒:
查出浅表性胃炎,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若不坚持治疗或复查,非要发展成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才重视岂不是自欺欺人,要知道浅表性胃炎经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坚持规范治疗与复查浅表性胃炎,发展成胃癌概率非常低。且定期复查才能在癌前病变期就进行及时处理,就避免了癌变出现了自己都不知道的懊恼,正规诊治与复查才是消除浅表性胃炎的方法。成都博仕胃肠病医院可以全方位的帮助饱受胃肠疾病折磨的患者重拾信心,让胃肠疾病不在那么难治。可以通过拨打热线进行一对一交流。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二环路西一段2号(红牌楼武侯广场旁)

您的一个转发很有可能帮助到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传播健康,传递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