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想鉴别大肠癌?这里有方法
一般来说,大肠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迅速上升。我国大肠癌病人的多发年龄约50岁,较欧美报道的提前15年左右。
固然在我国大肠癌低发区,50%的大肠癌可通过简单易行的直肠指检发现,75%~80%的大肠癌可通过普通的硬管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的概念依然应予以反复强调。但随着大肠癌发病率的上升,对发病部位趋向近侧大肠的规律也有所认识,因此用结肠镜对全大肠进行检查也日趋重要。
早期大肠癌多数无明显症状,或表现为癌前病变的症状。随着病变的进展,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大肠癌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便血、黏液血便、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腹部包块、腹水、肠梗阻、贫血等。不同部位的大肠癌的临床表现有一定区别:
右半结肠癌:由于肠腔较宽,粪便稀,较少见到肠梗阻,便血也不多见,而腹部包块;贫血、消瘦、乏力相对较多见。值得注意的是右半结肠癌出现的腹部包块并不完全是肿瘤本身,常常是肿瘤合并感染,甚至穿孔引起的粘连团块,有时是由于肿物引起的肠套叠,后一种情况常表现为时隐时现的腹部包块。
左半结肠癌:特别是乙状结肠癌,该处肠腔迂曲,相对较窄,而此时粪便已成形,故较易引起肠梗阻。由于该部位肿瘤破溃后出血覆盖于粪便表面,很易被患者察觉,故左半结肠癌便血较多见。便血的量和性状往往与肿瘤部位有关,病变愈接近肛门血色越鲜,往往是血、便分离;病变越远离肛门,血色越暗,且与粪便相混。高部位大肠癌粪便往往呈果酱样。
需要指出的是,40岁以后第一次出现便血的大肠癌患者中,2/3病人的病变仍限于肠壁,因此,只要提高警惕,及时检查,仍可获得较好预后。排便习惯改变也是大肠癌的常见症状,如腹泻、便秘交替等。病变接近肛门时,常有里急后重感。
有些误诊病例是由于医生仅依症状下诊断,不做检查。也有的虽然做了相关检查,因发现并存的良性疾病而忽略了同时存在的大肠癌,如便血者行直肠镜检查发现痔疮,而未进行近段大肠的检查,遗漏了同时存在的高部位大肠癌。资料统计,国内大肠癌平均误诊率达41.5%。为提高大肠癌的诊断率,临床上应注意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占误诊疾病的1/2。直肠癌破溃或合并感染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脓血便,便次增多,甚至里急后重等表现。这些症状几乎与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相同,很易混淆。
痔疮:痔疮约占误诊病例的1/3。便血是左半结肠癌与直肠癌最多见到的临床表现,这种出血与痔疮的出血很难区别。从患病率看,痔疮是常见病,见到便血很容易首先想到“痔疮”,医生往往满足于痔疮的诊断,而未想到可能同时伴发的直肠癌。
肠结核:一些大肠癌病人主要症状是腹泻、便秘等排便习惯改变,同时伴有低热、消瘦,很容易误诊为肠结核。
其他疾病:如结肠肝曲癌出现右上腹痛。求诊时,B超检查发现“胆囊结石”,取出了结石却将结肠癌留存腹内。此外,临床遇见肠梗阻、急性腹膜炎等情况时鉴别诊断也应考虑大肠癌之可能。